2019年05月14日 | 作者:各媒体 |  点击数: |

1、中国社会科学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全球性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5月9—10日,201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与会学者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研究和探讨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建言献策。

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得到拓展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国际社会接受。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主旨报告中表示,面对全球性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苏海红在致辞中表示,国际社会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已经从环境保护拓展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行动指南,设定了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反映了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共同期待。

可持续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基础。在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吴红波看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还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挑战。其一,转变理念。转变发展理念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苦努力。其二,发展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各国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效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对各国政策规划和决策程序均提出了挑战。其三,协调机制。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形成较好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其四,执行手段。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资金,还需要贸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伙伴合作等手段,而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其五,问责制度。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缺乏稳定性,往往是有部署无落实,缺少问责制度。其六,准确数据。很多国家无法提供准确的贫困数据,这就导致在制定本国政策和测算指标时缺少科学依据。

在理念与实践层面

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经验。

吴红波表示,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助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符合人类发展方向和潮流,将有力地促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其次,中国的理论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创新理念,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式,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借鉴意义。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认为,在实践层面,中国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提炼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原主任陈军介绍称,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德清)样本正式发布。该样本综合利用统计和地理信息对一个完整的行政区进行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定量评估与综合分析。这为国外其他区域开展SDGs定量评估监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与范例。

创新是核心要素

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巨大力量,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苏海红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形成若干个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的现实样板和典型模式,对国内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外为其他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是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核心。在他看来,我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要增强创新自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此外,要加强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要以用为本,按需引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认为,创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力。当前,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许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未来,要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会议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记者 张杰)

报道连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905/t20190513_4882459.shtml


2、中国新闻网:

5月9日,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300余位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共研如何依靠创新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5月9日电 (李欣 赵晓)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300余位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共研如何依靠创新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会议由主旨演讲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等四个平行分论坛组成。

中国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相互联系和协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立了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促进人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导下用倒逼的方式逐步逐项实现。“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多变和环境条件的各种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共同挑战,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人类需要地球,地球并不需要人类。”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吴红波当天作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挑战》的主旨演讲表示,可持续发展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是超越不同国界、宗教、意识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基础。“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现行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不可持续,如不及时改变,我们和子孙后代将无以为继,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时我不待,各国必须同心协力。”

5月9日,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由主旨演讲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等四个平行分论坛组成。 赵晓 摄


“目前大多数国家已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大大增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吴红波建议,未来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念写入教学大纲,创新协调机制,加强执行手段,要建立一套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测算数据,并加强审议各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情况。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认为,政府要建设好创新的环境,建设好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营造好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素质、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软硬环境。“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依靠创新,创新依靠人才,人才还要有好的环境。”

出席当天会议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国别主任万扬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是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不能停下来解决,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每个城市的关键。他建议,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清晰的定位,进行科学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思维创新;利用一切的条件促进城市发展。

作为承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介绍说,山东师范大学建校近70年来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秉承奋发有为的精神,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已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学科培育。《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在山师大创刊,以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为己任,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和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为发展的示范区。出席当天会议的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山东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担负引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未来,山东将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品质和内涵,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统筹各类创新的资源,探索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样板,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山东智慧和创新方案。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芳表示,论坛围绕创新助推2030年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聚焦国际可持续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举措,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内涵已从环境保护拓展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中国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苏海红在会议上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创新,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正探索以科技为中心的发展问题解决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完)

报道链接: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832369&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3、生活日报:https://c.m.163.com/news/a/EERFDF9T0512ES8F.html?spss=newsapp&from=singlemessage

4、新浪山东:http://sd.sina.com.cn/edu/news/2019-05-10/detail-ihvhiqax7835331.shtml

编辑:崔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