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
报道链接:http://v.iqilu.com/shpd/shb/2019/0901/4713129.html
http://v.iqilu.com/shpd/shb/2019/0901/4713135.html
2、齐鲁晚报:
12年前缺席高考,如今考入山东师范大学
31岁煤矿工人圆了大学梦
9月1日,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新生报到人群中,来自滕州的孙家琪成了学校今年本科新生中唯一的一个80后,1988年出生的孙家琪今年31岁,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录取,而在此之前,他其实是一名煤矿工人,重拾画笔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孙家琪是学校今年本科新生中唯一的“80后”。
曾经高考梦,被父亲一句话打断
在以“00后”为主的“萌新”之中,同为大学新生的孙家琪脸上明显多了一些沧桑,1988年出生的他没有其他新生初入大学的兴奋与激动,倒更多了一些平静。其实按年龄来算,孙家琪应该是在2007年参加高考,2019年终于圆梦大学,这个梦晚到了12年。
在2007年艺考专业考试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心追梦的孙家琪却等来了从煤矿退休的父亲帮他做的一个选择,放弃高考,去一个煤矿做一个煤矿工人。当时一心准备高考,对于父亲的决定,孙家琪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
“其实当时美术集训班的学费已经交过,课程也已学完,离美术专业校考没几天了。”一边是煤矿企业的工作,按照父亲的说法,那是一个十年难得的机会,一边是自己寒窗苦读12年等到的高考,孙家琪更希望继续走自己的路。
前前后后,与父母闹了许多别扭,面对自幼顽皮的孙家琪,父亲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也没怎么管过你,这辈子就只求你这一件事。”面对并不算很富裕的家庭,孙家琪妥协了,放弃了即将到来的高考,而去圆了父亲的那个愿望。
放弃高考后,孙家琪并没有马上走进煤矿。做过机械加工,做过货车司机,终于在2010年,孙家琪成了一名正式的煤矿工人,出现在了菏泽郓城一个1200米深的矿井之下。
一次受伤再次点燃大学梦
煤矿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在矿井之下,孙家琪做了3年的掘进工,收入不菲,但矿井之下的辛苦也感受得真真切切,“吃一口馒头都能把馒头染黑了。”孙家琪说,后来改做运输,依然是在深井之下劳作着。
从2010年开始,孙家琪在矿井之下一干八年,一天至少8个小时,大学梦想似乎越来越远,2015年认识现在的妻子并结婚,之后诞下儿子,生活过得平静,但曾经的那个未参加高考的遗憾,也慢慢在心里酝酿。
“几年之间,工作忙碌,几乎没有再提起过画笔,但当年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在当地开了一个辅导机构,也时常会再聊起画画的事。”孙家琪说,矿工的工作的确辛苦,家庭情况开始变得好多了,他也偶尔会产生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为自己做些改变,为未来做一个更好的规划?”
直到2017年底在矿井下一次扭伤膝盖后,孙家琪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未来。“上大学的梦或许可以再次尝试一下。”在家养伤的那段时间,孙家琪开始慢慢做着决定,当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学毕业的妻子时,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做决定并不容易,毕竟要考虑到家庭,要考虑到年幼的孩子,但妻子的支持让孙家琪再次上大学的梦想之火完全点燃。
重拾画笔,边工作边备考
过了2018年的元旦,一边上着班,孙家琪也开始将梦想付诸行动,重拾已经放下11年的画笔。因为有伤,那段时间孙家琪工作调到了井上,每月最少工作21天,其他的时间,他便开始在滕州当地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学起画画。
“时间是要挤的,不光要学专业课,重修已经放下十来年的高中文化课更难。”孙家琪说。为了集中时间学习,他会把每个月上班的时间集中一下,把两个月各9天的休息时间集中在一起,更便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培训班,当别的同学出去玩的时候,他也会想,自己该如何继续坚持。“学习确实很难的,尤其是英语,自己练习听力,错了一大片,大学毕业的妻子听一遍全做对,会感觉自己离大学还很远。”
边工作边学习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山东省美术统考时间也慢慢临近。为了让孙家琪全心备考,妻子一人照顾着孩子,但那段时间父母对于孙家琪重新高考的决定并不知情。“直到差不多2018年11月份,那时候向公司请了假,全身心投入到集训班,冲刺专业考试时,才跟爸爸妈妈说了要参加高考的事。”十几年之后,对于儿子的决定,爸爸妈妈也没再做反对。“那时候,他们或许想不到我会考上大学。”孙家琪猜测。
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准备,2018年12月15日,孙家琪终于踏进了当年只有几天之差而错过的美术专业考试考场。在这场2019年山东省美术专业统考中,孙家琪最终的成绩是277分,排名全省前300名,孙家琪知道,大学梦已经近了一步。
夜夜学到12点,最长俩月没见儿子
当专业课成绩出来之后,在孙家琪看来,最难的文化课成了他需要突破的最后一道关卡。为了更好地学习,他报了当地一个文化课辅导机构,与应届的其他艺术类高中生一起学习。在初入学时的一次摸底测试中,孙家琪毫无悬念的总分倒数第一,总分只有100来分。
离高考还有5个月的时间,开车离家大约20分钟路程的辅导班成为孙家琪吃、住、学习的地方。早上8点开始上课,晚上10点下课,当同学们下课休息之后,教室里往往只留下孙家琪一个人,每天都要学到夜里12点。
“对我来说,机会就只有一次,当思想有波动的时候,会给同学打个电话交流一下,家里偶尔有事,也会回家看一看妻子、孩子。”孙家琪说,学习极度疲惫的时候,想一下自己的梦想也就坚持下来了。
那时候儿子刚刚两岁,家并不远,但当高考来临时,孙家琪却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夜里学习时间从12点延后到凌晨1点。在学习最紧张的今年3月到5月,孙家琪最长曾有两个月没有见到儿子。
“说起来,为了支持我,妻子确实也付出了很多,一个人工作、带孩子,也多亏了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孙家琪感慨到。
转眼6月已到,一年多的准备到了收获的季节,当高考文化课成绩出来的时候,孙家琪的付出获得了回报,377分的成绩比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高出51分。
走进大学,只想平静地做个学生
填报志愿,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之后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过直到确定自己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录取之后,他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他们有些意外,当然也有些自豪。”
高考结束的两个月,孙家琪一直在家陪着妻子和儿子,他知道,过去的一年,亏欠了他们许多,未来的四年,自己依然很难照顾他们。8月31日,孙家琪就来到了济南报到,只身一人,没有带妻子和儿子,他担心来了以后更加难舍。“这个年龄再上大学,会有很多的牵扯,也希望能把这些都照顾到了。”孙家琪说。
走进大学,成为这一级中的唯一一个80后,突然而来的关注,也让孙家琪有些意外。“其实,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学些东西,平静地做个学生,做一个学生该做的事。”孙家琪说。但他希望利用这四年的时间积蓄力量,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大学生。
“毕业之后或许会回到滕州,从事教育行业,也希望以后能更好的照顾家人。”山东师范大学熙熙攘攘的新生之中,除了年龄的差异,孙家琪还感受着一份责任的压力,报到第一天就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聊了聊初入大学的感受,两岁半的儿子现在还不懂事,但四年之后则快读小学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孙家琪知道可能会面临许多不可知的因素,走进大学也只是一个新梦想的开始。
报道链接: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90902/ArticelA09002FM.htm
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90902/ArticelA09003FM.htm
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90902/ArticelA08004FM.htm
3、山东商报:
又是一年开学季。有“老学生”背上书包开始新学期,也有“新学生”离开家乡开始新征程,诸如种种,青春洋溢,都是梦想启程。
本应平凡的开学季,因他们变得不再平凡。他们身上体现的跨越,给人一种力量,不负梦想,加油!本版文/图 记者 杨芳
爱笑女孩陈圆圆:
带着胰岛素上山师 学校为她配冰箱改宿舍电路
来自安徽芜湖的陈圆圆,昨天是带着忐忑的心情到山师大商学院报到的:因为身患I型糖尿病,她每天要打四次胰岛素;而没有开封使用的胰岛素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储存。宿舍里让放冰箱吗?
学校得知陈圆圆的情况后,当即拍板:学校会为学生配备医用冰箱,同时会对宿舍里的电路进行改造!陈圆圆和父母的心落了“实地儿”。
陈圆圆今年20岁,以高考546分的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录取。
但来山师报到之前,她是很忐忑的:我要不要带一个冰箱到学校报到?上学后,买胰岛素是不是不方便了?
原来,高二元旦的时候,陈圆圆被查出患了I型糖尿病。陈圆圆告诉记者,被确诊后,她需要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三餐前和晚上睡觉之前。而胰岛素在开封之前需要冷藏保存。“以前在高中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送饭到学校,他们也会带来胰岛素针,我找个卫生间注射完了就可以了。但是上大学后就很麻烦,胰岛素怎么储存?”
因为女儿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陈彬夫妇非常不放心,于是便一起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报到。随身带着的,还有女儿一个月的胰岛素用量,一共四支。
8月31日,一家三口乘坐高铁到达济南。“胰岛素是放在保温杯里,加上冰块运来的。”昨天的报到现场,陈圆圆家长便和老师讲了这个情况。
“我们今天获悉这个情况以后,立即启动了新生报到紧急救援程序,先把学生的药品放到了学校医院储存; 然后学校决定为这个学生购买医用冰箱,因为目前宿舍的电路不适合使用冰箱,接下来我们还要对陈圆圆宿舍的电路进行改造;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家庭不太富裕,学校也启动绿色通道,将予以资助。”山师大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钊告诉记者。
女儿一个月的胰岛素用完了,接下来从哪里买,也成了陈圆圆爸爸妈妈的心病。
记者昨天专门去了一趟校医院。校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圆圆目前用的两种胰岛素,其中睡前打的那种校医院就有出售,白天用的“门冬”目前没有供应。
“我们会把情况上报学校,协调解决学生的用药问题。”校医院工作人员说。陈钊告诉记者,糖尿病用药在咱们山东是在医保报销范畴,学校会对特殊学生特殊解决。
“山师大是陈圆圆同学在山东的第二个家,我们一定会协调解决好她的用药问题,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学习,解除后顾之忧。”
15岁萌新韩晓力:
喜欢当老师的感觉 毕业后想回村当个老师
昨天,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迎新现场,15岁的韩晓力成了新闻人物,这是该校2019级最小的新生。她选择了历史文化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希望四年后能回到村子里当历史老师。
出生于2004年的韩晓力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一点不像只有15岁的样子。她来自聊城东昌府区。“我是四岁上的小学一年级,此前没上幼儿园,因为我舅舅是老师、叔叔是老师、爸爸也是老师,他们已经教了我不少知识。”
上了一年级后,当年只有4岁的韩晓力很快适应环境,“我背古诗背得多,语文学习不吃力,数学就成了大问题。好在后来拓展做奥数题,数学也还不错。”小学三年级毕业后,她直接跳到了五年级。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除了小学一年级,韩晓力都是班长。“但是我是班里个子最小的一个,有些同学会不服管理,但最后都会被‘搞定’。”
也是因为个子小,韩晓力说,她从小就是被“团宠”的那个。“但我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感觉自己比较成熟。现在到了大学宿舍,虽然我还是最小的那个,但应该没问题。”
韩晓力说自己很喜欢历史,所以选择了山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因为喜欢当老师,就报了公费师范生。
对于将来,韩晓力也有了规划:如果将来一旦放开公费师范生读研,她会选择读研;如果四年后只能就业,她会选择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付老庄”当一名历史老师,“这是最好的选择。”
“我特别喜欢当老师,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儿,也是我当老师,他们当学生。”对于大学在读的四年,韩晓力说,以前一直在学习,很少关注自己的爱好,大学里,她想学学播音主持,还想参加多个社团,丰富自己的阅历。
全能男生于子涵:
文化体育样样不落 大学仍要坚持每天10公里跑
数学省赛一等奖,物理省赛三等奖,语文“储才杯”作文大赛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游泳比赛(蝶泳、仰泳、自由泳)获青岛市三、四等奖,乒乓球青岛市初中生比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四名……看着眼前身高180的小伙子,你可能又会想到那个词儿:别人家的孩子。而整个高三,他每天坚持10公里跑步,风雨无阻。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于子涵来自青岛市南区,小伙子180的个子,阳光帅气。他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培养班录取,未来,他将在山师接受国内两年本科教育,国外两年本科教育,国外两年研究生学历教育。
高中那么忙,怎么还有时间搞那些“副业”——游泳、乒乓球、跑步等等。“这是兴趣吧,我也比较爱钻研。”小伙子言简意赅。谈及高三每天10公里跑步,于子涵说,这源于高三班主任的一个说法。“老师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就给我们打预防针,说高三这一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一年后可能我们的家长都认不出我们来了。因为高三光学习了,几乎不动,胖得会让家长认不出。”
“我就不信他说的,从那时起,每天傍晚5-6点,就开始围着操场跑步,一开始七圈、八圈,后来就十几圈;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跑,后来加入了几个朋友,再后来是几个人一起跑……”
一年后,于子涵的确是变化了。“我原来体重180斤,现在135斤,得感谢我的老师。”8月31日,于子涵已经到学校报到,当天傍晚,他就来到操场跑了6圈,“跑步的这个习惯,我会在大学里坚持下来!每天10圈吧!”
报道链接:http://124.133.252.76:99/html/2019-09/02/node_4.htm
编辑:崔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