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 作者: |  点击数: |

1.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启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研究”重大课题研究,12月18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研究理论研讨会暨研究中心基地工作总结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国际视野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中华文明史视野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支撑体系研究等10个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洲雁,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致开幕词。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万光侠主持开幕式。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地工作会议,本阶段会议由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储新宇主持,基地负责人汇报工作。

第二阶段的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在发言中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表示,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是相向的、重合的,我们要切实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新时期,我们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在他看来,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是目标和过程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是共享和发展的辩证统一。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建议》充分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不仅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而且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全面部署。他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其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要求。其二,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其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各种风险的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其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其二,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同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当中,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要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其三,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不能为了发展不顾安全,或者为了安全不要发展。

民族复兴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一个民族在经济上或是政治、军事上变得足够强大,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上也应当足够强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提出,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崛起,要想做到根本和持久,需要在文化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民族复兴在本质上是文化和文明的复兴,它需要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深沉的文化自信。回顾和省察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我们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中蕴含着一种理解自己和理解世界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深刻的文化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创造和构思出的新的价值原则和所展现的文明方向,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现实力量。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重新标定了中国发展的战略坐标。“四个全面”中第一个“全面”的表述,由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人口和地域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制度和人的现代化协同推进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摆在更为突出位置,加强党的对现代化的组织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绍清重点阐释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方法论逻辑。第一,用辩证方法论统筹“两个大局”之“变与识变”关系,前瞻性地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在识变中掌握战略主动。第二,用历史方法论统筹“两个大局”之“变与识变”关系,做好增强历史定力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在应变中坚定战略自信。第三,用发展方法论统筹“两个大局”之“变与识变”关系,做好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中开拓创新,在求变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谋划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勾画了未来十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昭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九届五中全会实现了“四个全面”内涵的新旧替代,从而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题突显出来。新征程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新征程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借鉴经验。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要义》为题谈到,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彰显全局性的战略地位。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思想主线,在统筹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彰显全局性的战略地位。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价值,在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彰显全局性战略地位。第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真正走向强起来的根本动力。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应对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彰显全局性战略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商志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崇高理想,并为此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真正肩负了民族复兴的使命, 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研究理论要从现代化维度、全球化维度、历史的维度、人民的维度、制度的维度、安全的维度六个视角展开,要准确把握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凸显国际视野,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理解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坚持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制度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统筹发展和安全。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报道链接:http://www.cssn.cn/mkszy/mkszy_xkzx/202012/t20201224_5236204.shtml

2.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s://www.toutiao.com/i6908642461141172750/?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imestamp=1608550702&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2211938220100260772041410B033&group_id=6908642461141172750

编辑:贾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