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官网以《黄委节水新发现 | 山东师范大学:强化中水回用 深化节水型高校建设》为题,报道我校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山东师范大学在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的节水管理制度,积极发挥高校节水示范引领作用,取得较好效果。学校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节约节能单位荣誉称号。
中水回用零排放。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建设之初,就统筹规划了中水站建设。2018年学校引入社会资本,采用TOT+BOT模式对中水站进行升级改造。经过扩建改造后,日处理能力达到7000立方米,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和《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所有楼宇的冲厕、校园绿地喷灌和校园路面喷洒降尘、校区景观湖补充水源等,回用率达到100%,实现了校园污水零排放。
精细管理显效益。学校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节水管理办法,并将生态校园、节水节能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水电“能源大动脉”安装“实监仪”,实时采集、监控、智能化统计分析,实现了能源监管由“人盯”向“数管”的转变。由专人负责中水站运营监管,每月抽检中水质量,依据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结果,支付中水费。自2018年升级扩容改造以来,学校中水站每年处理并回用水量约为185万立方米,既减少了新鲜水消耗,还可每年节省水费约180万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研结合氛围浓。如今,中水站已成为学校地理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生态研究院等单位师生的实践实训基地,有效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绿色理念培育相融合。学校还先后举办“讲好节能故事”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保护黄河生态志愿服务,在学校网站、官微、官博、宣传栏、广场大屏幕、学生餐厅内电视等多种渠道和媒介,广泛开展节水宣传,积极营造节水节能、勤俭节约、低碳消费、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节水型高校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用水管理研究和节水技改的调研论证力度,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山师力量。
报道链接:http://qgjsb.mwr.gov.cn/zdgz/jsxshjs/202304/t20230428_1665414.html
编辑:刘 阳
终审:姚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