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学生逃课现象并不鲜见,其中理工类专业课因为相对枯燥出勤率更是偏低。但在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蕾老师的食品发酵工艺学课几乎每节课出勤率都是100%。赵蕾老师的专业课究竟有什么魔力?10月21日,记者走进赵蕾老师的课堂,为你一探究竟。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王焌郦
她把专业课知识点编成顺口溜
“微生物,小小哒,好事坏事都干哒。食品工业要靠它,营养可口美美哒。医药工业也靠它,治病救人美美哒。食品腐败就怨它,这些小鬼坏坏哒。换个对象就好啦,分解废物靠它啦。”10月21日下午,走进山东师大赵蕾老师的食品发酵工艺学课,记者立即被学生们齐读绕口令的声音所吸引。记者虽然对微生物知识知之甚少,但短短一段绕口令,竟然也了解到了“微生物”为何物。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绕口令,赵蕾老师已经做了有60多个,分别用于她主讲的“酶工程”和“食品发酵工艺学”两门课。谈起把知识点串成绕口令的做法,赵蕾老师笑着说,说实话,理工科课堂的确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也一直很沉闷。但学生的兴趣是需要老师来激发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提炼知识的能力,她尝试了编写顺口溜。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
“填空题全部都会,选择题一做就对,判断题各个击溃,问答题有所准备。”赵老师的这套顺口溜对学生在考试时也大有帮助。“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总结顺口溜,跟着顺口溜,我们就不会落下知识点。有时候做题时念着顺口溜,就能答出题来。”
自编双语教材,让专业词汇不再面目可憎
2009年起,赵蕾开始尝试双语授课,让学生接触到专业英语知识。但她很快发现,国内教材大多是全中文或者是全英文的,并没有适合“食品发酵工艺学”双语课堂的教材。“学生翻开全英文的材料,通篇都是不认识的单词,就直接看不下去了。”这种现象又让她动了编写双语教材的念头。
2015年1月,赵蕾开始动手编写双语教材。从每节的英文摘要到最后的小结,赵蕾选用的单词既有专业词汇,又尽量保证学生能够看得懂。“我编的这套书学生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也愿意看。”
学生王艳指着手里做了很多标注的课本告诉记者,她从未如此用心地研读过一本双语教材。山师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赵文栋也表示,这是他大学期间唯一一本认真做笔记的教材。“其他课的书,我大多翻了一页就束之高阁了。”
赵文栋说,一开始学专业英语时比较吃力,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到后来看得多了,基本上就已经熟悉这些单词的意思了。“如果没有这门课,我可能不会这么早就接触专业英语,这对我们未来考研复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她还用学生的名字做对联
除了用顺口溜来提炼知识点以外,赵蕾还会在课程结课时用学生的名字做对联。看到自己的名字被老师嵌进对联,学生们很是激动。一位来自浙江的学生曾经告诉赵蕾,她是唯一记住他名字的老师。
赵蕾不仅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保证传授的知识点轻松易懂,课下她与学生也都保持着亲密关系。从2011级到2013级,赵蕾教过的每一届学生都会在课程结束后还与她保持联系,天气变冷,会发短信提醒她注意保暖;适逢节假日,也会发来问候。
受到赵蕾影响,学生们在给她发邮件时也常常用上顺口溜:“蕾蕾老师真师表,授业育人两不少。课堂英文呱呱叫,课下作业督促好。”“这样老师真是好,打着灯笼都难找。如果咱要没学好,都怪自己用功少。”赵蕾每次看到,嘴角都忍不住上扬。
报道链接:http://60.216.0.164:99/html/2016-10/24/content_211652.htm
编辑:崔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