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4日 | 作者: |  点击数: |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贾海宁 毕研强 魏学江     

“我当初就是被山东师大的诚意所感动,才谢绝了其他单位的邀请来到这里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师大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张春阳教授说,“唐波校长多次打电话邀请,还跟我谈了今后学校发展的设想,我觉得有这样领导的学校肯定错不了,能够做些事情。”     

近年,山东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人才建设、学科发展和文化育人之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全过程,让党的建设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硬实力,释放出强大凝聚力。“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也是焕发广大教师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依托。我们倡导把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党组织生活开展到实验室里,让支部建设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的土壤,凝心聚力、引领发展。”山东师大校长唐波说。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党支部

“现在学校倡导学院办大学,我们学院刚刚成立了9个院级研究所,学院党委随即调整党支部设立,研究所所长或者其中的优秀业务骨干多了个新任命:党支部书记。研究所将采取对内自由组合、面向国内外业界吸纳人才的方式联合攻关,有了党支部把握方向,大家目标更明确、工作更主动、也更出生产力。”山东师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新任所长郑明春介绍。     

学校原子分子重点学科带头人兼支部书记孟庆田教授则在支部会议上提出要求:“我们要把贯彻‘忠诚干净担当’融入到学科发展中,以党性坚守忠诚,以实干成就责任,以担当推动落实,耪好学科发展这块责任田。”该支部成立党员先锋攻坚团,在学科建设中,党员冲锋在前,打头阵,涌现出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泰山学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项,省部级资助项目20项。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也是激发广大教师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依托。在山东师大,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党组织生活开展到实验室里,让支部建设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的土壤,凝心聚力、引领发展,带动了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相当层次优秀人才的涌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郑元杰、美国加州大学的马长乐和张磊、英国利兹大学的侯冰等先后被山东师大引进并顺利受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同学们,请收下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用它记录下课堂上的精彩,不做低头族。”每个新学期开始,有着28年思政课教龄的杨素群教授都会给她课堂上每个学生送上一支签字笔,鼓励学生们认真听讲,用心记录。“用真知识、真学问、真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讲透彻、说明白,让学生真信真懂,是我从教思政课以来一直坚持的信条。”杨素群说。     

老师讲得带劲儿,学生听得过瘾。在山东师范大学,思政课不再是死板沉闷的说教,而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头脑风暴”。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提名奖的任者春教授就拥有众多的“课粉儿”。     

“传统精神也要现代化,党性教育只有扎根现实生活,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每个周末,音乐学院党员教师魏凡俭教授,都会走进学院“红色剧场”,指导并参与学生们的红色歌剧排演。近年来,《党的女儿》《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批经典作品被师生搬上艺术舞台。“通过排演红色歌剧,学生们用心感受革命先烈那种为了理想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这种心灵的震撼和现实的教育,是生动而深刻的。”魏凡俭说。     

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魏建教授则经常这样和自己带的研究生谈心:“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创作和理论多元发展的格局,文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否则就容易跑偏。”由他主讲的课程,把这样的理念融进学术思维培养,把握“真理性”这个生命点,倍受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们期待,学生认为解渴,教师们认为管用。     

                让党建工作凸显“最大公约数”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庄寨村人,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与村党员群众代表见面会上,山东师大“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王秋亮一番恳切的言辞,一下子拉近了他和村民的距离。近四年来,山东师大先后选派了四批12名党员到菏泽东明菜园集镇担任村“第一书记”,并成立了第一书记党支部,支部成员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千方百计搞好协调,整修河道、招引项目、开展文化扶贫……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在党旗下的誓言。     

“种了甜高粱,收益比种棉花高出四五倍!”山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党员教授王宝山说。2009年—2013年,他带领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能源作物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实验室在济南,研究地在东营,他经常要往返两地,测土质、取样本、做实验、写报告,每一个过程都要仔细、精准。     

持续观照和服务社会,高校才能实现更大发展。齐鲁文化研究院燕生东教授,和同事们跋涉调研的足迹遍布山东省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此基础上出版了100万字的《山东历史文化遗存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份调查报告出版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也因此作了改动,更加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有力推动了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燕生东说。     

“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高校师生是思维活跃开放的团体。在全媒体时代条件下,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把好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涵发展的全过程,让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凸显‘最大公约数’,改革发展巨轮才能行进得更平稳,驶向更开阔的水域。”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说。     

 

报道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310/Articel16002MT.htm

编辑:崔   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