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2日 | 作者: |  点击数: |

 

踏冰雪,冒严寒,春节前夕,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辅导员在院党委副书记吕晓勇的带领下,跨越济南、淄博、泰安、临沂、枣庄五地市,连续奔波1200多公里,走访慰问了五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为他们送去了学校的关怀、温暖和新春祝福。   

在走访慰问活动中,家访的教师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米、面、食用油等慰问品,更送去了学校的温暖和对学生们的鼓励,更送去了孩子和家庭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期间更是让家和学校无缝链接,架起了一座协同育人的心桥。教师们和家长手拉着手,谈起了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谈起了孩子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就要保证自己的“办公桌”始终位于学生工作的最前沿。1月26日,老师们赶到了临沂市兰山区学生小静(化名)的家,这是个极为特殊的单亲家庭,母亲几近植物人状况,以前靠87岁的姥姥照顾,现在姥姥患老年痴呆,生活都不能自理。小静要一边照顾两个老人一边完成学业,但小静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坚强,一直以来她都是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立自强,笑容始终浮现在她那仍显稚气的脸上,说起家中困难,她都是轻描淡写。此次对她进行家访主要是了解情况,进一步实施帮扶。   

辅导员去家访的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村名连导航地图上都搜不到,通常一边打听,一边打电话发信息跟学生求证。不断地试探前行又不断地调整路线折返,辅导员老师们顾不上长途奔波带来的疲劳、晕车和腰疾,午饭三、四点,晚饭十点才顾上吃,就是为了第一时间见到这些在村头望眼欲穿的“孩子们”。见面的那一霎都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心与心贴得更近了。   

山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坚持资助和育人并重,扶助和扶志并举,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家”。此前辅导员通过感恩书信、网络自媒体、通讯等渠道在学校、学生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平等、通畅的沟通平台,发挥了很好的育人作用。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学院后期将积极探索建立创新性、常规化的贫困大学生家访机制。通过此次家访对辅导员队伍也是一个很好地实战培训和执业教育。   

据悉,本次家访活动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寒假重要活动安排之一。   

报道链接: 

新华网:山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奔赴省内各地开展学生家访活动

齐鲁晚报:山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奔赴省内各地开展学生家访活动

编辑:高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