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物理系学生口中的“知心姐姐辅导员”,也曾是美术学院兢兢业业的党总支副书记、工会副主席,而现在,她是受师生爱戴的物电学院党委书记,她是胡桂香。
他是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党务工作,干创事业,身先士卒,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使基础教育精品在山东省各地开花结果,他是李培荣。
她和他,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山师校园,在平淡中开出了浪漫的爱情之花。结婚近三十年,他俩相敬如宾,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家庭”。就让我们走近胡书记,聆听“山东省文明家庭”的那些事儿。
以热诚之心对待工作
我们和胡书记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下午两点,我们一点五十去往办公室的时候,本以为胡书记还在赶来上班的路上,却没想到,她已经在电脑前办公了,这让我们非常惊讶。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老师来找胡书记聊生活中的事情。“这可能跟我的心态有关系吧,我一直是个非常阳光的人。”谈起与老师们的相处,胡书记笑着说。有问题有苦恼的老师来到办公室倾诉,胡书记总会很耐心的倾听,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指导。老师们带着苦闷的心情进,总是高高兴兴离开胡书记的办公室。就连不是本学院的老师提起胡书记也常说:“哎呀,她真是满身的正能量。”那些想不开的事、解不开的结,跟着胡书记绕着操场转几圈,沿着文化楼转几个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伴着一缕缕清风,就烟消云散了。
胡书记的先生李培荣,也是一个充满热情、心系工作的人。“以前他在翰林酒店工作的时候,只有按时上班,没有按时下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在夫妻俩的共同影响下,充满热情的家庭氛围也使得女儿养成了认真工作的习惯。在济南幼儿师范读书的女儿李丛是一个心系集体的人,通过竞选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学校团委组织干事,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工作忙碌到深夜,学习也是名列前茅,发展全面、个性鲜明。
“我是一名教师,本身应当做到知行合一。”在胡桂香书记心里,教师所起到的,是一种示范作用。从家庭到工作单位,胡书记始终谨记自己的教师身份,保持着高度的教师觉悟。空余时间,胡书记喜欢跟老教师们进行交流,她坦言说,自己有机会就跟文学院的魏建老师进行交流,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业务上的问题,他的解答都非常精彩。在她看来,一个观点,每个人对它的解读总是不同的,多与别人交流,没准有一句话就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自己的工作,也多有助益。
孝敬老人就是照顾未来的自己
在老家石窝村,夫妻俩孝敬老人的故事人人称道。胡桂香书记的婆婆受脑血栓影响,瘫痪在床,失去了咀嚼能力,胡桂香作为儿媳,一口馒头一口菜,自己嚼好了,再用勺子喂给婆婆吃,儿子李培荣也是这样来喂自己的母亲。母亲喜欢吃哪个菜,就会用眼睛瞅瞅哪个盘子,夫妻俩心领神会,就加上这个盘里的菜一起嚼,然后喂给母亲。作为儿媳妇,胡桂香不嫌脏不怕累,老人的大小便,洗洗涮涮,都一一细心照顾着。老人生前干干净净,气色健康,一头银发,非常漂亮。
岁月推移,现在家里依然健在的唯一的老人就是胡桂香的母亲,经过了多年来对公婆的照顾,胡桂香非常珍惜自己的母亲,也知道了该如何照顾老人。她在教职工大会上说:“照顾老人就等于在照顾未来的自己,也是一种学习。”暑假的时候,给母亲拆洗被褥,边缝边想:“小时候,妈妈为我缝被褥,现在妈妈90多岁,自己缝不了,我来为妈妈缝,这种慢慢变老的过程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胡桂香书记告诉我们,她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体会母亲变老的过程的。人都要老去,这样看着母亲,就好像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胡家老太太在邻居们的眼里,是个名人,她喜欢做针线活送给各家各户,大家都喜欢她的手艺,用起来像个艺术品一样对待。当年她曾在美术学院当模特,学生都很喜欢她,下了课有聊不完的话题,学生借她的大襟衣服、头巾演出,借面板、擀面杖包水饺等等,更是有求必应。学生见了胡老师,首先要问“胡大娘可好?”当年的胡大娘赢得了好多人的心,胡桂香书记至今珍藏着一副学生习作的《母亲》。与丈夫交流时胡桂香常说:“我们老了,可能不如她。”在她眼里,母亲是值得自己一生去学习的对象。
顺势施材,行育人之事
胡桂香书记一家对女儿的教育大多是从餐桌上开展的,吃饭时总免不了话题的交流。在与女儿的交流中发现小学时期的陈老师对她影响很大,女儿一直想要像陈老师那样做出一番事业。在中考过程中,结合女儿的具体情况,胡桂香书记和丈夫李培荣书记一起与女儿进行了谈话,一家人一致同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就这样女儿高高兴兴地去读了3+4学前教育,踏上了成为老师的道路。
作为一名教师,胡桂香书记成了女儿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胡书记说,要做好一个老师,知识结构的基础首先要打牢夯实,女儿李丛第一年拿了一个一等奖学金,她便慷慨允诺,学校奖多少就奖励女儿多少,以此来鼓励女儿继续上进。其次是要具备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经历,女儿在班里是团支书,还担任了学校团委的组织员,平时写申请书、绘制表格、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忙的不可开交,与爸妈约定好的两周回济南家一次也渐渐的变成了两个月回一次济南。
不仅仅是在学习和工作上,生活上女儿也表现的很是出色。李丛对集体的重视更胜于自己。有一回,她和班里的同学都生病了,自己还发着高烧,却撑着说自己没事,跑去关心其他同学的病情,确认没什么大问题之后自己才去休息。胡桂香说女儿没做过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情,却在生活的做每一件小事中都给了自己深深的感动。她会为忙碌工作不能及时回家的父母做好饭,会为他们准备好洗脚水褪去一天的疲惫.....
这次被授予“全省文明家庭”称号,女儿感到很吃惊。胡书记说,这也少不了女儿的一份贡献,李丛总是细心地照顾姥姥、给姥姥买饭做饭,关心集体又乐于助人,这样个性鲜明的姑娘自然老师、同学们都喜欢。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胡桂香书记和她的先生李培荣书记对女儿的教育,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精神昂扬,知足而富有
人的精神往往显现于艰难困苦之际。无论是生活上的艰难困苦,还是工作上的事不如意,都成为了一种养料,滋养了胡桂香夫妇身心,成就了这样一个家庭。
胡桂香和李培荣是大学同学,二人一切都是自力更生,还要力争上游,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总保持着高度的积极与乐观。不管什么时候,胡桂香和她的先生总喜欢以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谈着谈着,积极的一面总是占据两人的思想,动力与激情不断迸发,久而久之,养成了全面的思维观。纵观事物得失并存,得与失都是得。生活上什么都不缺,工作上干得有劲头。
“家是需要建设的。”胡桂香告诉我们。在她看来,有的人虽然谈恋爱时轰轰烈烈,但结婚后关系却疏远了。事实上,结婚就像是入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建设时期的开始。不仅仅是胡书记夫妻俩,家里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很喜欢用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的问题你想的弱一些我想的强一些,通过交流就能很好地解决。”
“什么是富有?”,这个话题在家庭成员间已经讨论了好多年,每一次的感悟都不相同。如今,夫妻俩只觉得知足是富有。“从前觉得有房有车才是幸福,现在这个年纪花钱的欲望已经非常小了,觉得能够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胡桂香书记笑着说。
这一家人都非常热爱运动。五年前,胡书记和母亲两个人总是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跑步,胡老太太85岁时仍坚持不辍。“做任何事都需要信念的坚定。”这也是胡书记的人生信条。她坦言说自己跑步的习惯是高中时期养成的,现在常常是早上五点多起床,六点半吃早饭,然后就去锻炼。中午也会抽时间去走一走。
李培荣书记亦然。无论工作多忙,也一定要坚持每天的日常锻炼。他们的女儿也参加了学校的轮滑社,除了日常的训练,也经常参加一些表演活动。
在她们看来,健康是最重要的事,能够健康地生活就应该知足,懂得知足的人,就是真正富有的人。
家庭和美,邻里和谐
家风是一种传承。
胡书记对生活的态度是从小培养的。她回忆说,小的时候父亲是大队里的会计,十几年的工作里没有短过大队一分钱,一心为公。七十年代大队还是公社性质的,遇到公事需要的时候,常常到家里,由母亲为大家做饭。老两口的处世方式得到了众多的信任,也给了她很大的影响。在她眼里,母亲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老太太。88年胡书记刚刚参加工作一年,老太太也没跟谁商量,就自己雇了辆车把家当全部拉了来,七十多岁还自己坐车在济南和淄博之间来回跑。这也使得胡书记从小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
家庭相处少不得摩擦和碰撞。但胡桂香书记夫妻俩几十年来没吵过一次架,拌过一次嘴。保持相对独立性正是两个人和谐相处的秘诀,他们从不干涉对方的工作。李培荣书记先前在翰林大酒店从事了十二年的酒店工作,忙碌到深夜是常见的事儿,但胡桂香从不过问他在干什么;胡桂香书记自己也常常忙碌到很晚才回家做饭,丈夫也从不打电话催促。
此外,胡桂香的母亲也为家庭奉献了很多。在老太太85岁以前,身体硬朗的时候,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从打扫卫生到做饭,无微不至。胡书记坦言说自己正是受益于老人对于家庭琐事的管理,夫妻两个才能两个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家庭关系和和美美,邻里相处也是和谐融洽。说起邻居们,胡书记更是掩不住脸上的笑。从前胡桂香书记一家住在筒子楼里,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互相照应。我知道你家炖了什么汤,你知道我家炒了什么菜,孩子们在楼里嬉笑打闹,吃百家饭长大。现在搬了家,她也常常跟邻居们进行交流,过年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来串门,胡桂香也会包个红包给他们,邻居们也常到家里来看望胡老太太。以前胡大娘无论哪个邻居家有事都会去帮忙,谁家新添了个小娃娃,她就去给做小肚兜、小鞋子、虎头枕头。年纪大了之后,又在家制作坐垫去送人,大家都喜欢她的手工活,她自己也开心。
正是有了这样的家庭邻里关系,才有了他们家庭几十年来和美的幸福生活。
家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支柱,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亲情、爱情、友情,这一切一切构成家庭的要素,在这个美好的家身上得到了真诚的展现。
编辑:路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