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1日 | 作者: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马巾晴 陈新宇 |  点击数: |

10月25日上午,由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主办的“学术纵横 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在千佛山校区1201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勇作了题为“计算模拟助力功能分子设计和生物合成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本次报告由学院副教授王进主持。

梁勇以DFT计算助力有机新反应的机理为出发点,指出非手性镍(Ⅱ)催化链行走过程,而手性镍(Ⅰ)催化偶联过程。通过机理实验,他发现链行走过程先于偶联过程,但链行走过程并不决定对映选择性。梁勇详细介绍了计算指导下的新型催化剂设计方法,并根据不同课题组对芳烃C-H活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他强调,在面对复杂的有机体系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构象分析,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不能被文献中的内容所误导。

梁勇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芳烃间位及对位选择性C-H键硼化反应的工作。通过理论计算指导,成功设计了氢键配位性配体作为导向基团,解决了传统C-H键活化方法导向基结构复杂、原子利用率低的弊病。这一思路也可以应用于吲哚C-5位选择性官能团化。梁勇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DFT计算在生物正交反应方向的研究成果,他们首次通过DFT计算创制了生物正交环加成反应的速率热图,成功预测了一系列新的生物正交反应和相互正交的反应对,并设计开发出首个具有三重功能的H2S递送新方法。讲座中,梁勇还介绍了课题组酶在催化中环合成反应方向的研究进展,通过理论计算揭示了酶的非共价氢键作用机制是反转五元环固有选择性、得到八元环产物的关键因素。

报告结束后,梁勇对在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报告会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在座师生对计算模拟在功能分子设计和生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良多。

梁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化学辅助的区域选择性C-H键活化的配体设计与合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涉及的酶催化反应机制;计算化学指导的新生物正交试剂的设计与应用。

供稿审核人:魏   宁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