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领会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冷静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找办法、寻先机、求突破,在解决问题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运用、创新发展。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中国实际出发,最终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走向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革命问题,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从实际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办法、制定新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中,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继续探索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强调全党应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来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命题和新观点。
二、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的要求,并指出“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钥匙。
问题催生理论,理论创新的实质是守正创新。理论创新之所以要继承和守正,是因为问题具有普遍性。每个时代面临的不同问题背后都有共性问题,处理这种共性问题需要汲取前人的理论智慧,这个过程是继承的过程,也是掌握问题和理论演变规律的过程。同时,理论要创新发展,源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还必须抓住其特殊性表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问题的变化调整理论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的优良作风,是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而产生的科学理论。
三、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向导。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就是解决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运动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意识,更好地解答时代问题。解答时代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航标。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