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 作者:新华社 |  点击数: |

【编者按】5月25日,在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新华社专题报道山东师范大学南疆地区学生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院重磅推出的科普教育微电影《等一等阳光》,解读在青春期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作为家长、教师和同学,该如何将他们引回正常的成长轨道上。具体如下:

当孩子敏感的青春期,撞上父母焦虑的中年危机,夫妻冲突的硝烟、家庭压力的重担、学业竞争的激烈,如同暗流涌动,最终以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孩子身上爆发。

深夜失眠的辗转、莫名低落的情绪、抗拒交流的沉默……这些信号背后,藏着孩子怎样的挣扎?而作为家长、教师和同学,我们又该如何成为他们黑暗中的那束光,将他们引回正常的成长轨道?

恰逢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山东师范大学南疆地区学生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院重磅推出的科普教育微电影《等一等阳光》,或许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答案。

等一等阳光》:一个代入感极强的家庭故事

电影中的晓明是一名高中生,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在较大的学业压力下,晓明开始变得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极端行为倾向。

晓明的妈妈和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在老师的鼓励下,晓明妈妈联系了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鲁老师。晓明也在同学的带领下参加了鲁老师的讲座,鲁老师介绍的“等一等”策略,给晓明带来了触动,也让他的心里照进了一束光。

在鲁老师、班主任和父母的共同努力下,晓明重新拥有了应对压力的勇气和力气,燃起了对于生活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与个体咨询,慢慢地,晓明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身边遇到同样问题的同学。

撕开现实的一角: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真实困境

在一些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社交恐惧、抑郁焦虑、自我否定……这些沉重的词汇,正在成为许多孩子生活的标签词。每一个沉默的身影背后,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困境。

但请相信,阴霾终将散去!就像暴风雨后必然迎来晴空,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等待,都不是怯懦的逃避,而是生命智慧的沉淀,是破茧成蝶前必经的静默时光。这部微电影虽然时长有限,却蕴含着照亮孩子成长之路的无限力量。

守护心灵的行动指南

当孩子的心灵天空出现阴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束穿透云层的阳光:

孩子,请记住

勇敢打破“求助即软弱”“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的偏见,在情绪风暴中按下暂停键。你值得被倾听,社会支持网络永远为你敞开——一个电话、一次倾诉,都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父母,请这样做

学会从孩子的细微变化中捕捉信号: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记忆下降、睡眠异常、回避社交…请先放下责难,用“我注意到你最近……”代替“你为什么总是……”。教育的真谛,是将批判转化为陪伴成长的脚手架。父母要跟孩子站在一起战胜困难,而非跟困难一起打败孩子。

教师与同学,请行动

给心理困扰的同学多一份“不追问的温柔”。课间的主动问候、分组活动时的自然接纳,用善意和耐心搭建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

我们共同的使命

心理问题如同“情绪感冒”,是大脑对外界复杂刺激的保护反应,需要科学应对而非污名化。当家庭、班级、校园形成包容的生态系统,接纳孩子成长路上的多样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节奏。

希望通过这个微电影,让更多人加入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行列,共同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别再让孩子独自面对这场心理风暴。

报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58157?docid=12558157&newstype=1001&d=134ff9d&channel=weixin&time=1748145916082


编辑:赵丽娟

终审:巩   固

热点新闻